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活动 » 专题活动 » 正文

建设和谐社区 提升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17-07-10  浏览次数:55
核心提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社区日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基础。社区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基地,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因此要不断满足社区最广大基本成员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使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和谐文化是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历史告诉我们,在社会变迁和发展过程中,总要有一定的文化来支撑和推动。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中,同样需要和谐文化作为其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具感染力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对社区和谐发挥方向导引、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的作用,维系着社会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而人的言行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背后的利益诉求,在具有不同利益的人群之间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就需“和”的精神来协调和处理。以和谐为思想内涵的和谐文化,包含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等多种方式,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倡导和传播和谐理念,促进和谐社区目标的实现。
  
  和谐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起着导向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促使人们深刻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和谐文化的激发下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一切和谐事物的发展。和谐的价值取向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约束和规范着社区的秩序,引领社区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和谐家庭是细胞工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家庭的集合体、社会的基本单位,无数个和谐家庭才能构成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家庭的和谐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家庭和谐与社区和谐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关系到社会与社区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古时有“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之说,揭示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家庭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和谐家庭建设是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全民福祉的系统工程,家庭和谐了才有社会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紧张,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家庭作为社区成员的“避风港”,以其和谐、温馨来缓解压力、调节生活,放松调整身心,可以使人从中获得心理和精神支撑。同样一个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关爱,会让人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进取,以宽容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以积极主动的奉献精神回报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社区的和谐。
  
  建设和谐社区必须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和谐社区是和谐城市的基础,社区居民是党的基本群众和依靠力量,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基层工作的重要依托。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才能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思想保障和制度保障。
  
  社区党组织设置是与时俱进的结果,随着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只有通过体制创新,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力量的有效整合,才能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使城市社区成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
  
  建设和谐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群众,依靠的力量是群众,和谐的源泉也是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社区党组织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抓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充分了解民意,建立完善的社情民意通道,让群众充分表达利益诉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就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才能更好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 专题活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