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吹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冲锋号。我国为何要编制和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如何深入学习领会规划《建议》?《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11期聚焦“以五年规划引领发展开启新局”,约请专家学者撰文探讨。
回顾和总结我国编制和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历史,可以深切体会我国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在《以五年规划引领发展是我国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一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确立了工业化基础,通过实施第二个至第五个五年计划建立了独立的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没有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发挥好制度优势的关键所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在《“十三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文章中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八条基本经验。文章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主题,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规划《建议》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谋划》一文中认为,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必须走好走稳走实。“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大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规划《建议》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赋予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群慧在《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中认为,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力推动我国高质量工业化进程深化;二是有力支撑我国工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提升;三是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水平提高。
规划《建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孙长学在《在新起点上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文中分析认为,规划《建议》是一个处处饱含新意的规划,把握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突出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文章认为,在全方位审视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下,规划《建议》提出重大判断,即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充分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